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 > 行業(yè)動態(tài) > 海外資訊 >

補貼退出倒計時敲響產能過剩警鐘 新能源車市加速“去泡沫化”

   
文章分享:

日前,時代周報記者從工信部官網獲悉,2019年,新能源汽車核定推廣數達41.75萬輛,核定補助資金為140.29億元,扣回預撥資金3.34億元,取整后應補助資金136.96億元,本次擬安排發(fā)放32.96億。

而據2017年度的清算審核數據顯示,當年涉及補貼金額約220.27億元。換言之,兩年間,補貼金額減少超3成。

事實上,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斷退坡,被補貼的企業(yè)及所涉金額都在不斷縮減。而今年,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更是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%,并預計將于明年平緩退出。

與此同時,連續(xù)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“新能源汽車”,今年也首度缺席??v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,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所涉及的相關內容主要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有關。在業(yè)界看來,這說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前端的引導和扶持基本上已達到目標,而重心要轉入后端——車輛的使用端。

3月22日,有業(yè)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經過數年的政策推動,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已加速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,不過,在需求不斷攀升,企業(yè)爭先搶占發(fā)展優(yōu)勢的同時,也應警惕產能過剩造成的資源浪費,促進汽車工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。而從去年底以來,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泡沫也引起了政策層面的關注。

補貼退出進入倒計時

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,在2019年此輪補貼名單中,雖列有57家整車企業(yè),但僅45家企業(yè)被核定補貼。

其中,比亞迪成為“大贏家”,其通過兩家分別位于陜西、深圳的整車企業(yè),成為2019年應補助資金最多的汽車品牌:當年核定推廣數為14.01萬輛,合計補助資金約為43.58億元。

緊跟其后的是北汽集團,2019年,其通過3家北汽系車企合攬17.11億元,核定推廣數為4.43萬輛,其中,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應補助資金為14.43億元,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0.79億元。而排第三的宇通客車,其核定補助資金為14.59億元,車輛核定推廣數為1.07萬輛。

值得關注的是,有10家整車企業(yè)在本期名單中未能獲得補貼,包括華晨寶馬、上汽大眾、江鈴汽車、常德中車新能源等,而力帆乘用車、長安福特等車企還根據核算情況被扣減部分資金,前者被扣23萬元,后者為268萬元。

從此輪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來看,主要包括“現場核查不通過”“不在推薦目錄內”“需進一步核實后予以清算”“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”“未按有關要求上傳運行數據”“驅動電機生產企業(yè)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”,以及“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”等。

以“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”為例,包括江鈴控股、江鈴汽車股份、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等江鈴系整車企業(yè)均因該原因未能獲補貼。而華晨鑫源、申龍客車、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,則因不符合行駛里程數要求被核減。

事實上,自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平均退坡50%后,近兩年來,相關政策延續(xù)了平緩補貼退坡的力度和節(jié)奏。其中,今年1月1日起,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正式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%,按照相關政策,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將截至2022年底。換言之,新能源車補貼退出已進入倒計時。

政策轉向 新能源汽車加速市場化

值得關注的是,盡管新能源車推廣補貼在逐步退出,但通過加強基礎設施服務推進消費的政策在不斷加碼。

這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一斑。據梳理,“新能源汽車”一詞此前已經連續(xù)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但在今年的報告中,與新能源汽車關聯最密切的表述為:“增加停車場、充電樁、換電站等設施,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?!?/span>

在業(yè)界看來,在傳統(tǒng)車企加快轉型、造車新勢力不斷入局,新能源汽車市場初步建立的當下,政府對新能源車前端引導和扶持目標已基本實現,而將政策重心轉入車輛使用端,加大力度解決因停車場、充電樁、換電站等新能源汽車配套問題,勢必有利擴大汽車消費,促進市場健康發(fā)展。

“這是市場化轉型一個比較好的方向,尤其是新能源車保有量逐步加大后,對使用端的進一步改善,相信是對新能源車長久的環(huán)境發(fā)展的一大利好,也促進新能源車實現可持續(xù)增長的良好態(tài)勢”。3月22日,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,大部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補貼退出后,將呈現加速轉型的態(tài)勢,主要還是市場化的一個推動效果。

事實上,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落地后,新能源車市曾經歷一段低迷的時期,隨后在去年年中實現止跌回升。據中汽協數據顯示,去年7月,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萬輛和9.8萬輛,同比增長15.6%和19.3%,為2019年7月起的“12連跌”后首次回正。截至今年2月末,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實現“八連增”。數據顯示,今年2月,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萬輛,同比增長5.8倍。

“未來5年,將是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(yè)變革的加速期,也是實現新能源汽車完全市場化的攻堅期”。在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(2021)上,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曾指出,進入新階段,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服務,企業(yè)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團隊建設等都將受到來自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雙重關注,企業(yè)要更加謹慎前行,把握住發(fā)展趨勢。
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在新能源汽車加速市場化的當下,隨著眾多玩家入局,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在不斷暴露。去年底至今,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泡沫也引起了行業(yè)各方高度關注。

去年11月,國家發(fā)改委啟動了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能的首次摸底,并宣布將全面清點5年內的投資項目。同年12月,國家發(fā)改委產業(yè)發(fā)展司處長吳衛(wèi)公開表示,2019年汽車產能利用率比2017年下降了將近20個百分點,低于20%的產能利用率的企業(yè)數量占到30%左右。“僵尸企業(yè)仍然在大量占據資源,這方面的治理應該還要加快?!?/span>

而本月,江蘇省發(fā)改委發(fā)布的《關于切實加強汽車產業(yè)投資項目監(jiān)督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通知》,也率先拉響行業(yè)警報:2016-2020年,該省汽車整車產能利用率由78%下降至33.03%。換言之,近7成整車產能過剩。

在上述《通知》中,因項目建設、推進滯后,以及產能利用率低等問題,多家車企被公開點名。其中,在整車項目建設進度嚴重滯后方面,被點名的重慶長安南京分公司年產24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備案時間已超過兩年,目前仍未開工建設;南京拜騰工廠建成后停產,鹽城國新新能源汽車項目推進受阻。

此外,包括皋開汽車、九龍汽車、青年汽車江蘇分公司等多家企業(yè)因產能利用率持續(xù)多年偏低被點名;而2016年以來新建的蘇州前途、淮安敏安等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(yè),建成后產能利用率均低于5%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江蘇此前有超15家新造車企業(yè),不過,排除工廠位于常州且銷量正不斷攀升的理想汽車外,拜騰、奇點、敏安、前途等多家車企均命途多舛,幾近“團滅”。


來源:時代周報 作者:李卓玲

  • 聯絡電話: 010-82800761
  • 郵箱:nev@cada.cn 傳真:010-82800827
  • 地址: 北京市朝陽區(qū)建國門秀水街道號外交公寓1號樓房單元62室 微信公眾號:NEVCADA2016  備案/許可證編號為:京ICP備17072783號-1  技術支持:北京APP開發(fā)